面對快速增長的市場機會,各大電子產品制造商面臨空前巨大的機遇。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,電子產品制造商面臨日益增大的自動化壓力。同時,由于國內的工業工人的用工成本大幅上升,各大電子產品制造商又面臨迫在眉睫、不得不去解決的用工短缺的問題,而傳統的規模擴張勢必會引起巨額的勞務支出。鑒于此,尋找新的高速、高效、低成本替代途徑成為越來越多電子產品制造商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。
數據顯示,韓國和日本每1萬人的工廠里,配備有超過300個多功能工業機器人。而中國每1萬人的工廠僅擁有23個機器人,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,但從2008年到去年,中國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平均每年增長36%。到2017年,中國機器人保有量將超過日本,成為全球第一。而隨著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,機器人業務未來有望成為我國經濟新的核心增長極。
工業機器人,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人。在工業生產中能代替人做某些單調、頻繁和重復的長時間作業,或是危險、惡劣環境下的作業,例如在沖壓、壓力鑄造、熱處理、焊接、涂裝、塑料制品成形、機械加工和簡單裝配等工序上,以及在原子能工業等部門中,完成對人體有害物料的搬運或工藝操作。
近年來,智能化、自動化機器人概念在國內外大熱,股市中更是一路領漲。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下降,企業用工成本不斷上漲,工業機器人正逐步走進公眾的視野。據有關專家分析,2013年中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近37000臺,約占全球銷量的五分之一,居全球首位。預計中國機器人產業2014到2024年十年間的增長率,保守估計為年均36%-50%之間,帶來的潛在市場規模達萬億級別。
基于工人成本不斷增長的現實,工業機器人的應用成為最好替代方式,正在珠三角等中國工業重地和經濟發達地區掀起新一輪"革命"。未來我國工業機器人的大范圍應用將會集中在廣東、江蘇、上海、北京等地,其工業機器人擁有量將占全國一半以上。
2011年,工信部發布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劃。2012年,科技部發布服務機器人科技發展"十二五"專項規劃,提出要攻克工業機器人本體、精密減速器、伺服驅動器和電機、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共性技術。2013年4月21日,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牽頭成立的"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"在北京科技會堂揭牌成立。
不難看出,機器人產業在未來幾年內,將成為中國工業領域的一大熱門。